神经科学研究所学术报告(二十八)
时间: 2011-12-05 作者: 浏览次数: 1522

报告题目:Hypothalamic modulation on vestibular and cerebellar motor control

报告人: 王建军 博士

报告时间: 20111213日(周二)下午1400

报告地点: 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会议室

报告内容简介:

 形态学研究揭示下丘脑有orexinergic(促食欲素能)和histaminergic(组胺能)神经纤维投射到包括中枢运动结构在内的众多脑区,从而构成了“中枢促食欲素能神经系统(central orexinergic nervous system)”和“中枢组胺能神经系统(central histaminergic nervous system)”。相应地,在一些中枢运动结构的神经元上也发现了促食欲素受体和组胺受体。虽然已有研究揭示了这两个神经递质系统对一些非运动脑区的作用和生理意义,但关于它们对中枢运动结构神经元的作用及其生理意义还不清楚。本报告将结合我们实验室的工作和文献的报道,介绍和讨论如下问题:

1)中枢促食欲素能神经系统和中枢组胺能神经系统的解剖和功能。

2)促食欲素和组胺对前庭外侧核和小脑神经元的作用和离子机制,以及对前庭外侧核和小脑所介导的运动行为的作用。

4)中枢促食欲素能神经传递与前庭外侧核相关运动疾病之间的关系。

5)提出中枢促食欲素能神经系统和中枢组胺能神经系统在机体的感觉-运动整合和躯体-内脏反应整合中作用的学术观点。

 

报告人 简介:

王建军: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生理学教研室主任,生理学国家重点学科、生理学国家精品课程和生理学江苏省重点学科首席)。

研究方向和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小脑和运动系统神经生物学研究工作。采用电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化学、神经药理学和行为学等技术开展研究,揭示了中枢促食欲素能和组胺能神经系统对中枢运动结构(小脑、基底神经节、前庭核和脊髓)神经元的作用和机制,提出了这两个中枢神经递质系统在经中枢运动结构介导的感觉-运动整合和躯体-内脏反应整合中的意义。在Neuron,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The Cerebellum, Neuroscienc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 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SCI收录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研究论文和综述70余篇;主译了《神经科学——探索脑》(Neuroscience: Exploring the Brain中译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和《Berne & Levy生理学原理》(Berne & Levy Principles of Physiology中译本,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了《生理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参编了学术专著和教科书12本。

学术兼职: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生理科学学会理事长、《生理学报》副主编、Neuroscience Bulletin编委、《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编委。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神经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