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新点灯
--记邓文斌教授讲座感悟
2012年11月14日上午,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邓文斌教授为我们神研所的老师和学生带来一场题为“Animal Models and Stem Cells for Neural Regeneration”的讲座。讲座主要阐述了胶质细胞前体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以及以ES细胞,iPS细胞为模型进行药物筛选从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疾病,这场讲座涵盖了该领域目前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科研视角。讲座结束后,邓教授针对我们研究生提出的关于学习方法,人生定位以及科研中的方方面面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这种寓教于景的互动使我仿佛跟随着邓教授重走了一遍他的人生路。
邓教授的言传身教不论从学术角度还是对人生的指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学术报告开始的那一刻起,神经科学的“阴阳”引言就深深吸引了我,伴随着对动物模型的创新和对诱导鉴别细胞最新技术的运用,无一不代表着当今神经科学界的最顶尖水平,而这种顶尖科学的运用又没有使我们产生距离感,每过一张幻灯的介绍都能激起我们对钻研这种技术的向往。之后的IPS技术运用,更是对今年获诺贝尔奖关于该技术的很好补充。这种科研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前沿性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科研的国际范。对比自己目前开展的课题,一方面意识到了和真正的科研前沿的差距,另一方面也有了很强的自我激励意识,至少需要努力追赶,接近科研的国内一流,国际普遍水准。
邓教授不光在学术上给我树立了科研模板,对我人生方向的确立也有相当大的启发。他对于英语学习的理解让我第一次知道了原来阅读也能经历三重境界,纠正我以前在文献阅读上的一些陋习,要大胆读不怕错更是深深印在了心里。在对科研兴趣的理解上我也感触颇深,兴趣要靠培养,是在实践中慢慢体会并最终确立的,到目前为止我依旧没有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只能说明我实践的还不够,对科研的理解不够深,今后必须抓紧一切实验机会,尽早确立自己终身从事的科研大方向。最后邓教授对于临床和基础结合的点拨让我知道了科研的灵感来自于自己平时不断的积累,临床工作中充满了各种科研的线索,只有做在医生中的有心人才能尽最大可能不错过好的科研点子。
邓教授在讲座结束前提到自己作为我校客座教授是他的荣幸,在我看来更是我们苏大学子的荣幸。在身处良师兼益友越来越多的上进氛围中,我有了在知识海洋中劈波斩浪的更强不竭动力,向着更宽更广的科学大洋深处,进军!
秦思明 报道
201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