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虎跃岁末尽,蛇舞翩跹迎春来。2025年1月9日,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年度总结暨神经科学学术研讨会在独墅湖世尊酒店顺利举办。师生齐聚一堂,总结分享课题组过去一年的进步与收获,相互交流探讨,回望来时路,展望新征程。
本次会议邀请到了陆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杨清武教授、东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赵春杰教授、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舒友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执行院长袁逖飞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焦建伟教授、苏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陶金教授参加交流。此外,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执行院长李斌教授、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原执行院长徐广银教授、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春风教授、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耀波教授以及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全体PI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学术研讨会共分为两个部分:所内PI年度总结及专家报告。
1月9日上午八点半,会议在刘耀波教授的主持下正式拉开序幕。首先,刘耀波教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他们给予苏大神经科学及神经科学研究所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
接下来,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春风教授和苏州医学院执行院长李斌教授致辞。刘春风教授指出,本次研讨会旨在为所里年轻PI“把脉”,诚挚邀请各位专家为研究所的建设提出宝贵意见。
李斌教授充分肯定了神经所过去一年里取得的成绩并对研究所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殷殷期许,希望可以将更多的成果进行临床转化。
所内PI年度总结
上午的报告由神经科学研究所刘耀波教授主持,来自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的6位PI依次介绍了各自实验室一年来的进展和成果,以及下一步的研究计划等,现场各位专家与PI们积极提问并展开讨论,学术氛围十分活跃!
姚逸正副教授
姚逸正副教授以AAV载体的开发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AAV载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陈修敏教授
陈修敏教授结合前沿研究成果,就NMDA受体相关的癫痫和认知障碍共同的病理机制进行了探究。
赵静教授
赵静教授围绕“脂质代谢紊乱和阿尔兹海默病”主题,分享其前期在探究APOE如何调控脂质代谢并影响AD病理发生的研究成果。
丛启飞教授
丛启飞教授从发育视角探索精神障碍分子神经机制,阐明了小胶质细胞在神经发育中的新作用及SRPX2缺陷引起的社交障碍分子机制。
孟红蕊教授
孟红蕊教授重点介绍了神经退行性疾病标志蛋白病理性聚集与退变机制。
胡丽芳教授
胡丽芳教授深入阐释小胶质细胞自噬缺陷引起小鼠社交障碍的作用与机制,并分享其团队在H1N1感染对帕金森病理进程的影响及其机制探究的研究进展。
专家报告
下午的报告由三位受邀专家及神经所徐广银教授、刘耀波教授进行分享交流。
杨清武教授
陆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清武教授围绕“脑卒中与脑保护”为主题,分享了其团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领域开展的多项高质量临床研究成果,为了解脑卒中的进展及治疗急性脑卒中提供了新策略。
赵春杰教授
东南大学医学院赵春杰教授重点介绍了端脑发育调控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研究,为临床早期神经发育异常导致的发育疾病提供了基础新的视角。
舒友生教授
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友生教授分享其团队在基于深部脑刺激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一步探索了不同频率电刺激对神经疾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
徐广银教授
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徐广银教授以幽默风趣而严谨的风格,向大家科普了痛觉产生的机制并分享其团队在研究嘌呤受体与慢性疼痛的研究成果。
刘耀波教授
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耀波教授重点关注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网络重塑的关键科学问题并进一步阐明其机制,为中枢神经损伤后的临床治疗提出了潜在框架。
此次研讨会报告内容丰富、创新性强,极大地拓宽了与会学生的学术视野。会议的最后,刘春风教授进行了总结,回顾了神经研究所的发展,也对未来做出期许。
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春暖花开的季节,一切才刚刚开始,不论过去如何,未来都是崭新的。“砥砺前行,未来可期”,让我们在春天启程,如一粒种子,向下扎根,向阳生长,共同奔赴“百花齐放”的未来!至此,2024年神经科学研究所年度总结暨神经科学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