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第十二届东吴神经疾病论坛暨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建所十周年庆典
时间: 2019-06-03 作者: 浏览次数: 0

 

       首先,刘春风教授介绍了神经科学研究所从计划筹建到初具规模再到小有影响;今天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每一位老师和同学的辛勤耕耘。

       其后,杨雄里院士从目前已经取得的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当下困扰全球神经科学家的诸多问题,继而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对神经科学的未来进行展望;并以我们学术前辈的身份给了我们最诚挚的寄语。

       张旭院士从疼痛机制领域出发,在分子与细胞层面,从遗传学、电生理以及一系列新兴神经科学研究方法的角度,介绍了痛觉研究的新的进展。

       华中科技大学的龚辉教授从生物成像技术角度给我们展示了脑结构微观形态获取的全新视角。以往由于受限于技术手段,神经科学的研究一直是局限的、分离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学科交叉合作,目前大脑结构的微观重建已经成为全球各个脑计划重要的支撑技术。

       龚辉教授所在团队已经能够做到获取分辨率最高、数据量最大的小鼠脑数据集。每一层切片的厚度1微米,每个小鼠脑断面图像达到15380张。同时通过高通量高分辨双色荧光精准成像。已经在细胞类型,神经环路,血管系统等相关领域得到应用,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权威期刊的评价,同时受邀参加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成就展,今后我们将加强相关合作,期待碰撞出更多火花!

       来自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徐广银教授给我们讲述了他在研究所从事疼痛相关研究十年的心路历程。同时介绍了团队努力的成果,最后,徐教授提对团队进一步研究做了展望。团队接下来将基于慢性内脏痛的新生期再编程假说,慢性痛的DNA甲基化/去甲基化稳态失衡等多个理论基础进行研究。

结语

       十年砥砺,曰秩之功;不忘初心,志存浩瀚。朝气蓬勃的新起之秀,站在学界泰斗们的肩膀上,我们已经经历很多。19世纪的最后一天的物理学大会上,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汤姆生指出了天空中的“两朵乌云”。今天,我们仍旧面对乌云密布的神经科学的天空;不过我们相信,在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以及在国内外各方专家同道的通力合作下,我们总有一天能拨云见日。